科室介绍

您的位置: 急诊医学科 科室介绍详细

急诊医学科简介

   新区康复楼1

急救电话:028-26384120、028-26633502

 

——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在建项目

——四川省重点学科

——四川省青年文明号

——资阳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分中心

——资阳市紧急救援中心

一、科室概况   

1986年我院设立急诊室,1989年成立急诊医学科;2019年起我院实行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成立急危重症医学部,下设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是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资阳市急诊急救质控分中心挂靠单位,现已建成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高级创伤中心、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中毒中心绿色通道牵头建设资阳市急诊医学科专科联盟、资阳市中毒中心、资阳市创伤/中毒专病联盟。科室现有医护人员77人,医生25人,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生21名,硕士5名,护士52名。

二、学科功能介绍   

(一)院前急救:科室配置监护型救护车3台,负压型救护车2台,均配置有转运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可视喉镜、心电图机等急救设备。能满足最多3个院前急救单元同时出诊,在市120指挥中心调度下承担雁江区范围内院前紧急医疗救护。

(二)院内急诊:设有预检分诊、抢救室、普诊室、清创室、洗胃室、注射室、留观室等功能单元,衔接院前急救,危重症直通急诊重症病房(EICU),确保患者救治连续。急诊相关配套功能齐全:急诊挂号收费、急诊超声、急诊放射、急诊药房、急诊手术室院内急诊按照预检分诊分级分区处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危重症及时救治,亚急症/非急症有序排队就医。急诊抢救室设置抢救单元4个,复苏单元(胸痛、卒中、严重创伤、消化道出血)1个,配置有抢救车、插管车(含普通喉镜、困难喉镜、可视喉镜、环甲膜穿刺包)、心肺复苏机、有创/无创呼吸机、除颤监护仪、血气分析仪、心肌标志物快速检测仪、移动式彩超机、全自动洗胃机等。

(三)急诊重症监护(EICU):设有床位8张,以消化道大出血、急性中毒、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卒中、急性心力衰竭等重症患者为主要收治对象。急危重症医护团队开展人工气道建立、心肺脑复苏、电复律、机械通气支持、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目标体温管理、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经皮气管切开、空肠营养管置入、床旁纤支镜、脉波指示法心排出量监测、床旁血液净化、重症超声评估ECMO/ECPR(体外膜肺氧合/体外心肺复苏)等危重症救治技术

紧急救援和医疗保障:资阳市紧急救援中心挂靠我院,承担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集中救治任务。近年来科室人员参与汶川地震、庐山地震、新冠疫情等应急救援任务,每年承担指令性重大医疗保障、社会医疗保障任务100余人次,处置群体性交通事故及中毒事件10余起。牵头组建院内重症快速反应团队(CCRRT),与重症医学科共同负责院内公共区域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护,年出动院内突发事件响应200余次,在保障院内患者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社会急救培训和宣传:承担区域内社会急救公益培训和急救科普宣传,配置有多功能心肺复苏模型等教具,以“急救能力培训,助力健康中国”“出手急救,你也可以”“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等主题进入校园、企业、单位、社区开展急救培训和宣传活动,并依托医院公众号不定期推送科普视频和文章,积极传播健康和急救理念,增强全民急救意识;2021年获批市级科研立项《多种形式普及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对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的研究》;近年来,每年线下培训对象超1000人次。

三、亚专业介绍

(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医护排班相对独立,开展常见急危重症院前急救服务: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气管插管、电除颤、机械通气等。急性胸痛、卒中、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流程前移,院前院内信息互通,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完善,实现“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依托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平台接警、院前急救病历电子化、车辆道路实时监控等功能。

(二)创伤:高级创伤中心在建,专业组成员均参加了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ITLS),在院前急救组支持下开展院前创伤包扎止血、固定、转运;院内创伤救治团队(MDT)能开展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创伤限制性液体复苏、损伤控制技术、骨髓腔输液技术、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技术、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多发伤/复合伤救治等,设有创伤复苏单元1个,急诊手术室2间。2023年牵头成立资阳市创伤专病联盟。

(三)中毒:专业组成员2021年起牵头筹备建设资阳市中毒中心,经市卫健委批准,于2023年启动建设并成立资阳市中毒专病联盟。中毒中心拥有有创和无创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血液灌流机、床旁连续血液滤过机、ECMO等先进的治疗设备,可开展急诊洗胃、急诊床旁胃镜、床旁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技术;拥有CO-Hb快速检测设备和大型高压氧舱,常备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和安定中毒等特效拮抗剂,开展百草枯/敌草快快速半定量检测技术,并依托华西毒理研究室开展毒物血药浓度检测,为各种急性中毒患者提供快速、规范、有效的诊疗服务,降低中毒致残率和死亡率。

(四)血管通路与血流动力学:专业组医护团队主要负责危重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超声引导下困难输液通道建立和循环评估/支持;开展深静脉置管术、骨髓腔输液技术、经外周血管中心静脉置管术、重症超声评估、脉波指示法心排出量监测等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抢救通路开放和休克患者精细化循环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员及技术力量

学科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许树云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分院急诊科主任。现任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救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常委、中毒与复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中毒联盟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中毒学组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成都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擅长各种中毒、动物叮咬伤的急性期处理及恢复期治疗,以及各种内外科疾病、急诊科常见疾病的处理。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 4篇,参编专著4部;负责科技厅项目1项,GCP项目4项,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

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张远军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医学第九届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中毒与复苏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动物致伤学组成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呼吸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促会重症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促会创伤与骨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呼吸与危重症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资阳市急诊急救质控分中心业务主任;曾在西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完成省医学会科研项目2项。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唐志强共党员、副高级职称,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0年起从事重症医学专业,擅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生命支持2020年至今从事急诊医学专业,参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消化道出血中心建设,牵头建设资阳市中毒中心并执笔编撰《资阳市中毒中心建设指南(试行)》。现任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中毒与控制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四川省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高新医学会重症专委会委员资阳市医学会急诊专委会主任委员、资阳市急诊急救质控分中心主任主持省医学会课题1项、主持主研市级课题3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

急诊科主任助理赵书程治医师、急诊医学硕士,急诊医学科主任助理,主治医师,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完成首届国家级重症医学专科培训和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擅长急危重症的诊治及高级生命支持,尤其对呼吸衰竭、各类型休克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现任资阳市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委员兼秘书、资阳市急诊急救质控分中心委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1篇,实用新型专利发明1项,参编专著1部。2024年获第三届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脏复苏急救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医疗专业组个人一等奖。

五、科研教学

科室接收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的本科、大专生临床实习指导,每年完成医护实习教学300余人承担院内住院医师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每年接收本院临床科室轮转医师10余人。科室现有全科专业住培师资2人,急诊专业住培师资3人,助理全科培训师资1人。多次承办国家级、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近年来团队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两项,市级科研成果奖一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