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家长们不可忽略的知识
腹泻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主要影响的是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腹泻或伴有呕吐,水份大量丢失,加上进食量减少,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严重者危及生命,所以,腹泻对于儿童来说虽十分常见,但危害性很大,应该引起家长们高度的重视!
什么是腹泻病?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
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
感染因素
➤ 肠道感染
主要由病毒和细菌引起,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埃希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肠道外感染
小儿患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所致。
非感染因素
➤ 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比如: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摄入一些肠道刺激物(如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
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鸡蛋等食物过敏而引起腹泻。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
➤ 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小儿腹泻的症状?
轻型腹泻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轻微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重型腹泻
胃肠道症状较重,包括食欲低下,频繁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大便每日十次以上,病情严重的可达数十次,少数患儿可有血便;此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
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粪便中可以见到粘液血便
❉3月龄以内的婴儿出现发热,3月龄以上的小儿体温≥39℃
❉婴儿数小时拒绝进食或喝水
❉中重度脱水(口腔粘膜干燥、口渴,哭时泪少,眼窝凹陷,尿少:婴儿4小时没有更换尿布,年长儿6小时无尿)
❉反复剧烈腹痛
❉行为意识改变例如疲惫、精神反应差等
❉迁延性(病程超过2周)或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月)
怎样护理腹泻的宝宝?
保暖 适当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帮宝宝轻揉肚子缓解疼痛
消毒 患病宝宝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不要擅自应用抗生素,到正规医院治疗
少数情况下如果有细菌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疗腹泻,而且可能引起副作用及抗生素耐药
宝宝喂养的建议?
腹泻病期间,口服或静脉补液开始后应尽早给予适宜饮食,如进食量少,可少食多餐。不推荐高糖、高脂和粗纤维食物。
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年龄在6个月以下的人工喂养儿继续喂配方奶,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患儿可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烂饭等等。
病毒性肠炎常有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对疑似患儿可暂时给予改为低(无)乳糖配方奶,腹泻好转后慢慢转为原有喂养方式。
过敏性腹泻的患儿应避免食入过敏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根据医生建议更换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喂养。
年龄较大的儿童,无需严格限制饮食,尽可能保证热量供给。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