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园地详细

病房里的岁月回响

发布时间:2025-09-17 16:11 本文来源: 护理部

七月的阳光泼洒在医院的白墙上,院墙边的三角梅开得正盛,酱红色的花瓣间,几片蜷曲发黄的叶子静静依偎--极了病房里的老人他们曾是生活舞台的主角,如今却在岁月流转中渐褪光彩子女大多在远方奔波,病床边的座椅常空着,眼神里总浮着一层化不开的落寞。每次撞见他们望着窗外的沉默背影,我心里总会泛起一阵酸涩的涟漪

86岁的陈婆婆是其中特别的一位,她曾是我院妇产科护士,算起来是我的老前辈。或许因这份共同的职业羁绊,我总觉得更能读懂她眼底深处未熄的光。她有高血压,家就在医院后街的老楼里,血压稍不稳便来住院。起初我们都觉得她太紧张,相处久了才渐渐明白:独居的屋子太安静,反倒是病房,成了能说上几句话的热闹地方。

病房,护士站才是她住院的常驻地。那个曾经属于她“主场”总能让她眼里重新泛起光“以前啊,产房就3张床,一个护士要顶半个医生用。她坐在折叠椅上,枯瘦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沙哑“发药、输液、给产妇熬米汤,半夜接生都是常事”她絮絮叨叨地说着,沙哑的音里透着藏不住的骄傲,眼睛亮得像藏着星子那哪是唠叨,分明是她把一辈子的时光,拆成带着体温的碎片温柔地分给我们看。

阳光透过窗户斜斜照进来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投下斑驳光影。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她--手里端着治疗盘,白大褂下轻快的脚步,在病房里穿梭如燕,额角汗珠还没来得及擦,嘴角已先扬起温暖的笑意

有时她拄着拐杖,背微微,慢慢挪到护士站,笑着说:“我来帮你们盯会儿,忙不过来喊我。”我们总赶紧给她搬个小凳子。她坐在旁边看着我们配药、写记录,偶尔插一句“现在的输液器真好,不像我们那时候用玻璃针管”,或提醒“那个床的大爷不爱喝水,得多劝劝”。有她在,护士站的空气都变得柔和起来,连打印机单调的嗡鸣声都不那么刺耳了。

她不仅和我们聊,还爱跟病友们讲过去的事。“我当护士那时候,一天接生好几个娃她坐在床旁,病友们围过来认真每回接生完,抱着软乎乎的小生命,心里甜得很。”病房里沉闷渐渐散,笑声多了起来。对陈婆婆来说,这里不是冷冰冰的病房,是能让她重新想起自己价值的地方。

我们也总把她当自家长辈。穿刺时会笑着问“婆婆,您经验丰富,看这根血管行不行?”她疼的时候,我们便打趣:“您可是老护士了,这点疼算啥,当年您给别人扎针厉害””她听了,总会抿着嘴笑,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花,眼里的愁绪淡了不少。有次夜班,她攥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们不嫌弃我,听我老婆子唠叨……”话没说完便打了个哈欠。我给她掖被角,她很快睡着,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望着她熟睡的样子,暗自思忖:多年后,我会怎么回忆自己的护理生涯?想必一样会怀念穿梭病房的脚步声,怀念护士站彻夜不灭的灯光,怀念那个坚守岗位的自己

陈婆婆的故事还在继续。其实我们都知道,护理能缓解她的病痛却留不住匆匆的时光陪伴能驱散一时孤独却填不满所有空缺。但每次看到她脸上舒展的皱纹,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我们做的都是小事:多陪她说说话,记得她不爱吃太咸的菜在她发呆时递杯温水。可对老人来说,这点暖就够了--够他们在某个瞬间真切地觉得,自己不是被日子丢下的人。

就像墙边的三角梅,纵然会凋零,但若能多晒几天太阳、多沐几场雨,也能开得更久更热烈一些。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做那束光、那场雨,让他们的晚年少落寞,多暖意。

    这大概就是护理工作最动人的地方不用惊天动地,只用真心换真心,就能在岁月的褶皱里熨帖出温柔。药能治身体的病,陪伴疗愈心里的孤单。世上最珍贵的治愈,从来藏在这些热乎乎的日子里:清晨递去的温水,傍晚轻轻的搀扶,夜班时掖好的被角,还有那些被认真倾听的、带着岁月温度的故事。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病房里的岁月回响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