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倾听】小小的身材,大大的能耐
做为护理人,我们都清楚的知道过硬的穿刺技术可以大大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更能减少护患纠纷。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江一针”老师“一针见血”的故事,我想大家一听名字也就明白了它的由来。在病房,我们总能听见这样的声音:“快,叫一下江老师,这病人的血管太细了,我们根本找不到从哪里下针。” ”这病人动得不停,不肯配合,快叫一下江老师来帮忙。” 江老师是何许人也?她呀,是我们科室扎针技术最好的护士,其特点就是:快、准、稳,在操作过程中也不忘安抚患者的情绪,沟通交流能力一流。工作二十余年,受到了同事及患者的一致认可。
在今年1月,临近春节,65岁的钟大爷住进了病房,了解病史得知,钟大爷30年前曾做过胃大部切除手术,此次住院是因为呕血和便血。一次,就在医务人员进一步为钟大爷治疗时,钟大爷突然感到恶心,紧接着突然大量呕血,瞬间就浸染了大半张病床。此时,钟大爷的意识也逐渐模糊,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这是失血性休克!面对这急转直下的病情变化,值班医生对着呼叫器大喊:“快来抢救病人!”。听到呼救后,医护人员立即携用物赶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抢救。此时,整个病房都笼罩在紧张、焦灼的气氛当中,一旁的家属更是被吓得手足无措。对于休克病人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是非常困难的,看着患者持续下降的血压,湿冷的四肢,拿着输液的针我们的心都沉到了谷底,这时候我们“江一针”江老师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挺身而出,小心果断、身手敏捷的为患者建立了两条静脉通路,保证了治疗药物的输入。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成功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那一个江老师那小小的身躯在占据着小小的地方,却显得格外伟岸。
当然,江老师的能力远不止如此。科室有一位长期住院的患者,因血管条件极差,穿刺非常困难,每当这时候,江老师都会仔细地寻找血管,小心穿刺,并对患者嘘寒问暖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痛苦,每次成功的穿刺都能让患者安心。
对于在护理事业中奋斗了二十余年的江老师,一流的穿刺技术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在别人焦头烂额的时候迎难而上,总是显得那么游刃有余,我想这就是身经百战、身怀绝技的人所特有的从容吧。

“江一针”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一个团队代表一个行业,也是我们在专业道路上学习的榜样。护士不是打针输液的工具人,她们更是有温度、会给予患者关心关怀的护理工作者。医护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诊疗服务,做健康之路的守护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