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园地详细

父母老了,也不“听话”了

发布时间:2025-02-11 10:11 本文来源: 护理部

小时候父母说我们不听话,他们老了,也“听话“

你是否正在经历:父母的名字,父母没反应,或者是叫了两三遍,才听见。你说东他说西:在聊一件事,但总是打岔,误解、曲解说话人的本意......

但是他们的这个”不听话“,其实是渐渐地听不清楚我们的话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重,老年性耳聋成为当今社会中日益普遍的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脏病和关节炎,成为老年人第三大常见慢性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性耳聋是一种由听觉系统老化和退化引起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和年龄相关对老年人的身体、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功能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性耳聋可能导致社会孤立、抑郁和自卑。然而,受影响的老年人直到很晚才能注意到自己在日常交流中遇到的困难,他们实际上被排除在交流之外。特别是,未经治疗的听力障碍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产生自我负担感受。因此,听力障碍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值得全社会的关注和注意。

据相关权威研究报告,听力损失影响到世界人口近5亿人,我国约有1.2亿老年人患有听力障碍、听力受损,60岁以上老年人听力损失患病率为11.04%,位居各残疾疾病类别首位,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则超过了20%。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不听话”的父母呢?

 

1、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早发现听力下降的问题对于存在听力损失并影响日常交流的老年人,应尽早进行规范的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等干预,辅以听力康复训练并定期跟踪复查。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造成耳蜗结构和功能反复损害、内耳及大脑中枢低氧,从而影响听觉通路的神经冲动传导。

3、改善交流方式:

尽量在安静明亮的环境中与听力损失的老年人交流,注意放慢语速、简化语言,不遮挡面部,可辅助使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创造听力损失老年人无障碍家庭环境,如安装可视门铃、震动报警器等,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4、关爱听障老人:

家人和照护者要帮助老年人丰富日常生活,增加对话交流,鼓励社交参与,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延缓认知功能下降。

听力健康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老年群体及其家人应提高防治意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预防和减缓老年听力损失的发生,降低老年痴呆、焦虑抑郁和跌倒等风险,从而真正改善老人生活质量的目的,减少社会负担。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科普小知识:老年性耳聋的父母“不听话”的表现

1言语交流能力下降在安静环境下语言交流也很困难。

2、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对周围事务不感兴趣,出现心理精神问题以及社会隔离现象。

3、避险能力下降对危险告声的感知和定位能力下降。

4、认知能力下降听力损失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阿尔茨海默症。

5、加重疾病听力受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影响身体内部血液循环,耳朵内的血管供氧不足,加重耳聋耳鸣

 

参考文献:

[1]王倩.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表现及干预方法[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3(1):33-34.

[2]Slade K, Plack CJ, Nuttall HE. The Effects of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on the Brain and Cognitive Function[J]. Trends Neurosci,2020,43(10):810-821.

[3]刘丽,王杰. 老年性耳聋的防治措施[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2(1):13-14.

[4]王瑶,高雨婷,张悦,. 老年性聋患者听力损失、认知功能下降和抑郁情绪的中介效应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3,30(4):208-211.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立删)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父母老了,也不“听话”了
网站纠错